<td id="i8233"><dl id="i8233"><big id="i8233"></big></dl></td>

    1. 首頁>檢索頁>當前

      重慶理工大學彭東林:首創(chuàng)中國時柵傳感器技術 古稀之年仍潛心科研

      發(fā)布時間:2023-06-09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人物簡介】

      彭東林,教授,工學博士。原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導師,合肥工業(yè)大學博士生導師,重慶市“兩江學者”,重慶市首批學術學科帶頭人,重慶市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主持的“時柵位移傳感器研究”項目獲得2005年重慶市技術發(fā)明一等獎,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2007年獲第10屆中國專利金獎,2010年獲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

      首創(chuàng)中國時柵傳感器技術列入大學統編教材、古稀之年依然潛心科研、為國家科研事業(yè)奮斗終身...…

      5月23日,2023第四屆“全國主流網絡媒體重慶教育行”走進重慶理工大學,來自全國40余家主流網絡媒體的記者,在參觀走訪中,紛紛被彭東林教授身上的標簽吸引。

      據悉,身為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和重慶市“兩江學者”,彭東林堅守科研崗位40年,畢生從事精密儀器的研究和時柵位移傳感器的研發(fā)。他率先提出“用時間測量空間”的思想,是“時柵傳感技術”的開創(chuàng)者,打破了國外對精密測量技術的壟斷。如今雖已邁入古稀之年,卻依然沒有停下腳步,而是繼續(xù)邁向了新的征程。

      從小便夢想成為科學家

      他說“做科研很苦,但也樂在其中”

      彭東林對科研的癡迷,與其父母都是科技工作者不無關系。上小學時,他就曾一度“輝煌”。1960年5月8日的《重慶日報》還刊登過他帶領同學開展無線電活動的消息,他也曾因此被評為“重慶市優(yōu)秀少先隊員”。彭東林那時的理想是長大了當一名科學家,但是當讀到初一的時候,他就因“文革”停止了學業(yè)。

      初中輟學后,彭東林當了3年知青,6年工人,一直到1977年恢復高考,他幸運地考入重慶大學電機系。攻讀碩士學位時,他又有幸?guī)煆脑@得1979年全國科學大會獎的張光輝教授,導師建議他將精密儀器作為主要研究方向。

      彭東林(左一)指導學生操作

      “做科研是很苦的。我經常給團隊的年輕人說,我們這個團隊在學校中屬于‘尖刀班’、‘特種兵’、‘敢死隊’,到了團隊就是要加班,就是要玩命干,即使是寒暑假,也要不停地干,到了這里就要有壓力感、緊迫感、使命感。”

      彭東林回憶自己剛畢業(yè)留校成為一名青年老師時,科研條件還很艱苦。有一次做實驗,他要經過很長一段上坡路把沉重的板車拉到實驗室,他拉了一路,汗水也滴了一路。

      在機床上做實驗,需要自己去換掛輪,掛輪一個一個地裝在機床上面,然后換一個掛輪又要扒下來,要求對得非常準,每一個又擰得非常緊。齒輪的表面像刀刃一樣,裝卸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劃傷手。那時是夏天,兩個手掌和光著的膀子上全部敷滿了機油,即使被蚊子叮咬得奇癢難耐也不能去拍,否則就會蘸得滿臉、滿身都是油,他只能對著手臂狠狠吹氣,讓討厭的蚊蟲粘在手臂上。

      很多人說做科研就是一場修行,非常孤獨和艱苦,對此,彭東林并不否認,但在他看來,苦中也不乏收獲的快樂。在彭東林帶領下,20多人的團隊中,先后有13人獲得3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從國家重點實驗室轉戰(zhàn)重理工

      他說“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人生中有兩個18年,第一個18年是在重慶大學,第二個18年就是在重慶理工大學。”這是他在2018年全校大會上的發(fā)言。

      早在1996年,彭東林就創(chuàng)造性提出“時柵傳感理論”,迅速引起強烈反響。有人說這是忽悠,也有人認為這是概念的創(chuàng)新。當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基于保護創(chuàng)新的基本原則,將這一項目作為“非共識項目”批準立項。

      2000年,彭東林在同門師弟、時任重慶工學院(重慶理工大學前身)副校長石曉輝的引薦下,從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加盟重慶理工大學,這在當時,曾引起學術圈的一陣議論。彭東林則認為“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回首與重理工的緣分,彭東林的話語洋溢著慶幸與感恩。“學校為我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和平臺。事實證明我當初的選擇沒有錯,現在看來,如果當初沒有來到這里,我的很多想法可能無法實現,工作也可能無法落實?!?/p>

      2004年,彭東林帶領團隊夜以繼日奮戰(zhàn)多年完成的“時空坐標轉換方法與時柵位移傳感器”項目,經國家法定權威檢測機構――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檢定,精度達到0.8角秒,超過進口光柵的精度水平。從此,在國外科學家發(fā)明的光柵、磁柵、容柵、電柵、球柵等之外,有了一種由中國人發(fā)明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新原理的位移傳感器――時柵。它徹底摒棄了國外各種傳感器的精密刻劃工藝,而改由時間脈沖構成測量基準。當時它與光柵測量精度相當,成本卻只有后者的十分之一。

      目前,時柵團隊已經將時柵的測量精度水平提高到進口光柵的10倍左右。

      20 多年來,這項成果已發(fā)展成為一項我國具有全部知識產權的自主核心關鍵技術,已在民用、軍用領域獲得大量成功應用,技術成熟度不斷提高,相繼獲得 2008 年第 10 屆中國專利金獎,2010 年度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由中國科協主編的《機械工程學科發(fā)展報告》的一段評語是“重慶工學院彭東林發(fā)明的時柵位移傳感器及其測試系統,是近年來精密測量領域少見的原始創(chuàng)新成果,是對傳統柵式位移傳感器的重大突破”。時柵傳感器已相繼被編入三部高等學校統編教材,成為我國大學統編教材中介紹的第一種由中國人發(fā)明、命名的傳感器。

      “做科研就是要‘頂天立地’”

      古稀之年依然潛心科研

      在科研的道路上,彭東林始終記得自己最初的夢想——頂天立地。頂天,就是要在理論上進行創(chuàng)新;立地,就是要將成果用于實際,解決工業(yè)中的問題。在20多年的研究過程中,彭東林的團隊從滿足生產實際出發(fā),在做出新型傳感器的基礎上,又相繼開發(fā)出機床、蝸輪等衍生產品,研發(fā)方向不斷延伸。

      2021年,在國家重大科學儀器研制項目的資助下,彭東林教授團隊突破了超精密蝸輪母機、蝸輪副制造成套新技術,成功研制出高精度蝸輪母機和雙面同時達到1級精度的超精密蝸輪副,徹底打破塵封半個多世紀的國內蝸輪副3級精度最高記錄。中國機械工業(yè)聯合會組織的成果鑒定會認為,“該項目的研究難度大、技術創(chuàng)新性強,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超高精度蝸輪副、蝸輪母機和嵌入式測量技術居國際前列地位”。

      如今,雖已邁入古稀之年,彭東林對于科技攻關的堅定信念,和勇攀科學高峰的初心使命,驅使他即使在疫情期間,科研步伐也不曾停歇。

      去年11月以來的那輪疫情復雜而嚴峻,學校轉入了疫情防控封校戰(zhàn)時狀態(tài),但這阻擋不了彭東林對科研的執(zhí)著,他毅然向學校提出進校申請,克服生活上的諸多困難,與團隊成員堅守在實驗室,推進項目研究。白天,實驗室里有他潛心科研、指導學生的忙碌身影,夜晚的臺燈下,他仍然在讀文獻、找思路,珍惜在校的每一分鐘,甚至70歲生日也是在實驗室度過的。

      “以前每到夜晚,實驗室都是大門緊鎖,我只好翻窗戶進出,有一次還崴過腳?!薄霸趺床唤袑W校給你留個門?”記者追問道?!皩W校也是為了精密設備的安全嘛。不過現在已經調整了,我不用再翻窗戶了!”彭東林笑著說。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hepoemro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老熟妇一区二区三区啪啪,国产品精十八禁免费的网站,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九色,91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td id="i8233"><dl id="i8233"><big id="i8233"></big></d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