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有一位來自福建龍巖的青年設計師王煒杰聲名鵲起,連連斬獲設計大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今年5月,王煒杰奪得德國IF設計大獎。他的參賽作品《Pia匹茲堡國際機場的語音交互項目》與谷歌、蘋果、IBM等各個跨國公司的產品同臺角逐,最終從56個國家參賽的10544件專業(yè)作品中脫穎而出,榮膺大獎,并受邀出席了德國第70屆IF設計之夜,與來自40個國家、超過2000名貴賓共同參與IF國際交流盛會。
1993年出生的王煒杰,從小就善于對社會上的現象進行觀察思考,由此開啟了他的設計人生。從龍巖一中畢業(yè)后,王煒杰于2011年考入福建師范大學環(huán)境藝術專業(yè),并以專業(yè)、綜合雙項排名第一的身份被美國普瑞特藝術學院以全額獎學金錄取為碩士研究生。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極大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也使得傳統(tǒng)設計受到了挑戰(zhàn),為了應對后疫情時代中人工智能和數字媒體所產生的變革,王煒杰前往交互設計專業(yè)全美第一的卡內基梅隆大學深造。
在王煒杰看來,設計是從生活中的小問題開始的,要有善于發(fā)現問題的眼睛,并用心去設計解決。一次,他剛從美國匹茲堡國際機場下飛機時,留意到身邊旅客在機場遇到不少困難,比如拿錯行李、不知道如何離開機場前往市區(qū)等。這些現象讓他開始思考,為何在以國際化、信息化著稱的機場建設中,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設計師的責任感促使了他與匹茲堡國際機場聯系,希望加入他們的“2030改造計劃”,把機場改造成更智能、更能幫助旅客提升旅行體驗的新機場。
王煒杰領導了一個4人的設計組,針對旅客遇到的問題思考解決方法。從匹茲堡機場現有的自助值機柜臺為切入點,以輕介入的形式打造一個以人工智能為技術支持的語音助手。它能夠告訴你安檢的時間、去登機口的路徑,智能推算你可以利用等候飛機的時間享受哪些美食,如何前往市區(qū)等。更重要的是,這款語音助手支持多語言服務,你可以用自己的母語跟它對話,而不需要擔心不會英語的問題。最終,這個改造達到了機場和旅客的雙贏,不僅提升了乘客的旅行體驗,也促進了機場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
設計無國界,而愛國是設計師的精神之魂。雖然身處國外求學6年,但王煒杰時刻心系祖國,以自己所學所長,為國人解憂。
生病老人、“空巢”老人看病難、買菜難,只能靠社區(qū)和鄰居幫助;很多老年人因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沒有健康碼,無法乘坐交通工具……這些問題讓王煒杰思考如何幫助他們跨越數字鴻溝。他組建了一個5人設計團隊,經過長時間觀察發(fā)現,不少中國老年人有一個特有的習慣,就是非常依賴查看黃歷作為自己當日的行動依據。因此,王煒杰和他的團隊,設計了一款智慧型互動掛歷。在萬年歷中植入NFC芯片,只要手機靠近萬年歷,就能立刻跳轉到微信的“辟謠小程序”,降低老年人的學習門檻,方便其獲得權威咨詢。他們還重新設計了萬年歷中的語言并加入二維碼,根據日期的不同展現不同的內容,循序漸進教會老年人如何防疫、如何洗手、如何線上購物、如何預約醫(yī)生等,幫他們順利渡過難關。
這份設計入選2020亞洲社會設計展,并先后在廈門紅點博物館、沈陽魯迅美術館展出,深受好評。
王煒杰認為,東西方在設計思維的培養(yǎng)上存在很大差異。我國傳統(tǒng)的設計教育在看待問題時缺乏批判性思維。因此為更好地幫助國家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思維,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2020年,王煒杰與美國波士頓大學的李冉星博士發(fā)起了一項籌款活動,幫助海外中國教育基金會(OCEF)在一周內籌集近3萬元人民幣,為中國的設計教育事業(yè)做出一份貢獻。
如今,王煒杰已經成了國際設計界的一顆璀璨之星,他用設計為人們提供了更加舒適、便利的生活方式。盡管如此,他始終保持謙遜之心。未來,他表示,將努力學成,報效祖國,致力于設計的創(chuàng)新,讓設計的福利覆蓋更多人群,竭力推動國內設計教育發(fā)展,為中國設計師的國際化和全球化貢獻青春力量。(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黃星 通訊員 曾志明)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hepoemro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