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閆白洋,上海市吳淞中學生物學教師、副校長,正高級教師,上海市特級教師,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學歷,理學博士學位。教育部“雙名計劃”名師培養(yǎng)對象。參與國家課程標準修訂、北師大版和滬科版教材教參編寫等教改項目,主持或參與市區(qū)級項目10多項,出版或參與編著7本,成果獲得“2014—2020年上海市優(yōu)秀教育科研成果評比”二等獎和“2022年上海市基礎教育優(yōu)秀教學成果評選”特等獎,發(fā)表期刊論文60篇。
現在教學班級的學生數量多是40人以上,一節(jié)課下來,有的學生認真聽講,有效互動;有的學生處于“半游離”狀態(tài),當聽到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內容時,就抬頭認真聽一會兒,然后又低下頭了;還有的學生處于“完全游離”狀態(tài),沒有真正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教師和學生之間似乎隔著一層屏障,如何去除這個屏障?如何實現群體學習和個體學習的平衡?為此,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學生”,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動手去實踐,設計學習目標和表現量規(guī),從而實現學生的全方位個性化發(fā)展。
設計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生的經歷常常會與最初的理想開玩笑。說起來,相比于教書育人,讀研時的我更喜歡做研究,格外青睞數學、分子生物學研究,但是,當時的一次實踐活動,卻為我打開了另一條人生之路。
當時還在華東師范大學讀研的我被委派去上海動物園,擔任生物知識講解員。在3天時間里,我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帶領他們開展“尋找動物園里的三角形物體”“探索北極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奧秘”等活動。其間,看到孩子們不時睜大眼睛,提出一個個“為什么”,我忽然感悟到教師這一崗位的重要價值:“原來教室的空間可以這樣開闊,教學的內容可以如此豐富,當老師挺有意思??!”
2007年,我成為一名高中生物學教師??墒菦]多久,我就發(fā)現,盡管生物世界那么五光十色,但學生們對我提出的許多問題卻并無興趣,以至于當時我的課堂上經常出現尷尬的場面,幾乎讓自己難以下臺。
我覺察到課堂上一定存在隔閡,而造成隔閡的責任首先在教師自己。于是,我在反復思考中,想起了自己讀研時擔當講解員的經歷,想起孩子們的發(fā)問都源自他們看到的感興趣的事物,而不是籠統(tǒng)的教材內容。
基于這番思索,我很快改變了自己一臉嚴肅的講課風格,經常和學生在課余時間談天說地,捕捉他們的所思所想,挖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完善教案,因勢利導,讓每節(jié)課的教學達到預期效果。
其間有堂課讓我尤獲收益。在一次遺傳定律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頗具生活氣息的問題:“爸爸媽媽都是雙眼皮,能不能生出單眼皮的孩子?”這個問題一下子引起了學生們的熱烈反響,有學生說:“我爸爸媽媽是雙眼皮,我也是雙眼皮?!币灿袑W生說:“我爸爸媽媽是雙眼皮,但我是單眼皮。”還有學生說:“我的爸爸是雙眼皮,媽媽是單眼皮,我是單眼皮”……
面對學生們的回答,我趁勢導入教案上的規(guī)定動作——剖析生物學家孟德爾的豌豆實驗,隨后將兩者結合,從宏觀表征(單眼皮還是雙眼皮等),到微觀表征(基因和蛋白質等),再到符號表征(AA、Aa等基因型)進行探討,把這堂有關“遺傳定律”的教學課,從“嚴肅的聽講”變成了學生們“火熱的思考”。
就這樣,我堅持教材為綱、資料輔助、學生興趣三要素,解決了教學中的一個個難點,實踐了“社會性科學議題教學法”“三重表征教學法”“科學論證教學法”“任務群教學法”等20多種教學方法,上課時間減半,教學效果卻顯著提升,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
動手實踐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隨著高中新課程新教材的推廣,如何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動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成為我心中新的命題。
學生小夏最初對“微生物培養(yǎng)、鑒定和分離”充滿了困惑,每次做題都會出現很多錯誤,常為之深感苦惱:“唉,我其實并沒有偷懶,該背的內容都背了,該看的教材、該做的作業(yè),也都認真看了、做了,可我為什么還是經常出錯,是不是自己太笨了?”
其實,小夏的問題并非個例,而是在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教學改革中出現的普遍現象。基于書本的學習,對學科概念的理解僅停留在表面,當遇到真實情境問題時,學生很難調用和遷移,而且真實情境的問題是很復雜的,還需要一定的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的支持,僅靠“傳授”是行不通的,它更依仗學生的動手實踐,在動手實踐中可以將學科概念結構化,并進行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發(fā)覺小夏的苦惱后,我就邀請他一起參與到創(chuàng)新課題研究中,引導他將“落葉再利用”和“微生物培養(yǎng)”合而為一,進行創(chuàng)新課題研究。我?guī)ьI他查閱文獻、設計方案和實施實驗,當時正值暑假,實驗室內很熱,即便汗流浹背,小夏仍然堅持和我一起研究落葉微生物的發(fā)酵技術,在幾經失敗后終于寫出了《基于落葉資源化利用的景觀生態(tài)開發(fā)研究》一文,并獲得第35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一等獎,這進一步激發(fā)了小夏對生物學的探究興趣。
這些教學探索逐漸形成了“做中學”的育人模式,針對學生個性化的特征,我指導學生完成了“寶山區(qū)城鄉(xiāng)居民對城市濕地生態(tài)服務功能及保護現狀的調查分析”“南匯東灘鹽沼濕地大型底棲動物潮周期變化特征及影響因子”“風暴潮災害經濟損失評估方法研究”等多個課題研究,幫助學生在研究中掌握學科概念、提高綜合素養(yǎng)。有時候,我還在主題日帶領學生去實踐,2021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施行,我?guī)ьI學生到長江口岸開展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上海電視臺《新聞坊》欄目對此作了報道。
制定表現量規(guī)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力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起點與歸宿,它直接關系著教學活動的開展與教學質量的提升。然而,如果學生“看不見”或“看不懂”教學目標,學習就會成為一種外在的壓力,而不是學生的內在需求,這樣學生很難真正地成為學習主體。我嘗試在教學中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為學生“所見”“認同”“內化”,并根據學習目標制定學生的表現量規(guī),讓學習真正地深入學生的內心,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讓導學功能得以真正發(fā)揮。
例如,在“細胞呼吸”教學中,教材設計的學習目標是:“從物質與能量角度說明細胞呼吸過程”“通過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認識不同條件下細胞獲取能量的方式不同”。此學習目標對標課程標準,但我通過與學生交流發(fā)現,學生很難理解此項學習目標,尤其是對于“說明”“認識”等詞匯,學生很難理解其要求的程度。于是,我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參考教材內容,利用馬扎諾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先建立該內容的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系統(tǒng),基于教育新分類二維框架,設計了學習目標和表現量規(guī),編寫了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我可以說出細胞呼吸的概念、實質和意義”“我可以用流程圖正確繪制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過程”“我可以說出進行探究不同供氧環(huán)境下酵母的呼吸方式實驗中關鍵的要素”等,讓學生能夠讀懂學習目標,并基于此學習目標制定了表現量規(guī),教師可以利用表現量規(guī)評價和改進課堂教學,學生可以利用表現量規(guī)自我評價、監(jiān)測和安排學習過程。
學習目標和表現量規(guī)如何常態(tài)化實施和落實呢?首先,教師要詳細解釋目標和量規(guī)是什么。其次,教師要對學習目標和表現量規(guī)進行改進,使其淺顯易懂。在課開始時和課結束時,我都會帶領學生一起聚焦學習目標,并將教學活動和學習目標相聯系,根據學習目標設計相應的學習活動和作業(yè)。經過一段時間,我發(fā)現學習目標和表現量規(guī)的引入有效提升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如何在新課程新教材背景下提高課堂效率?經過多年教學實踐,我認為,教師不僅要心中牢記目標,依據目標設計課堂教學和作業(yè),制定表現量規(guī)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還要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通過設計有意義的情境和動手實踐、生動表達、眼神交流等方式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平衡群體學習和個體學習,促進學生高水平和差異化發(fā)展。
《中國教育報》2023年04月07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hepoemro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