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筆談
第三十九個教師節(jié)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yōu)秀教師代表,首次提出、深刻闡釋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時代內(nèi)涵,高屋建瓴、博大精深,充分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深厚的教育情懷、深邃的教育智慧。從“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到“四個相統(tǒng)一”,再到寄語廣大教師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出的新要求,為打造高素質(zhì)教師隊伍、推進教育高質(zhì)量發(fā)展、建設教育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聚焦精神領航,著力堅定廣大教師“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教師安身立命之基、教育報國之本,是教師首要的政治標準。吉林大學堅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先進事跡、給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代表回信重要指示精神,矢志講好黃大年故事、弘揚黃大年精神、傳承黃大年事業(yè)。學校組建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報告團,建設黃大年紀念館,成立黃大年試驗班,共建黃大年育人基地,設立黃大年教育基金,建成黃大年紀念碑,塑立黃大年雕像,建設黃大年科研樓,創(chuàng)作黃大年系列文藝作品,開展紀念黃大年主題活動,舉辦“我的中國心”吉大人科研報國故事分享會,全方位學習、宣傳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于潤物無聲中堅定廣大教師愛國報國的理想信念,激發(fā)廣大教師融入民族復興、助力強國建設的滿腔熱忱。
聚焦師德涵養(yǎng),著力塑造廣大教師“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老師是學生的鏡子,學生是老師的影子。吉林大學始終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重要工作,成立黨委教師工作委員會,制定師德考核實施辦法,落實教師思想政治素質(zhì)和師德師風首要要求和第一標準,立好風向標、用好指揮棒。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參加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定期為新入職黨員教師講授專題黨課,與青年教師開展座談交流。開展“師德標兵”先進個人等評選活動,以師德先進榜樣引領教師成長。組織開展新聘教師入職宣誓,在教師節(jié)組織教師誦讀《吉林大學教師賦》,堅定初心、明確使命。
聚焦敬業(yè)素養(yǎng),著力培育廣大教師“勤學篤行、求是創(chuàng)新的躬耕態(tài)度”。教師只有具備扎實的學識積累和豐厚的知識儲備,才能在教學中做到信手拈來、游刃有余。吉林大學堅持將上好課、教好書、育好人作為評價教師的基本要求,以打造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為重要抓手,引導教師回歸初心、聚焦主業(yè)、潛心教學、矢志育人。召開高水平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建設推進會、簽訂團隊建設任務書,校領導包保對接、全程參與、強化指導。出臺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五年建設工作方案,明確責任機制和管理機制,加強對國家級、省級和校級團隊的政策支持,確保團隊建設高質(zhì)量推進。目前,學校4支教師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數(shù)量居全國高校首位;8支團隊入選省級團隊,并自主建設13支校級團隊,著力構建分類支持、銜接有序、科學合理的培育機制。
聚焦教育實效,著力提升廣大教師“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一名好老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不僅要啟智,更要潤心。吉林大學不斷提升教師的育人本領和教學方式,構建以教師“立德為師”、管理人員“明德任責”、專業(yè)技術人員“厚德強技”為重點的各系列覆蓋、分層化實施的培訓體系。采取教學午餐會、工作坊、專題報告會和研討會等形式,幫助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水平。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賽訓結合,構建了三級教師教學競賽體系,推動教師在比賽中夯實教學基本功。涌現(xiàn)出全國“杰出教學獎”獲得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孫正聿等一大批教學名師。
聚焦價值追求,著力厚植廣大教師“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吉林大學始終教育引導廣大教師把真情、真心、真愛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出品紀錄片《吉大教師》,創(chuàng)設精品欄目《青年師說》,出版《道不遠人》《浪花的足跡》《精神的回響》系列文集和書籍,打造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原創(chuàng)話劇《先生向北》等一批文藝作品,以學校“北上”先驅(qū)聽黨指揮、為國擔當,扎根東北、興教育才的家國情懷,以戰(zhàn)略科學家黃大年、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唐敖慶等以身許國、投身教育的使命擔當,教育引導廣大教師悉心從教、精心育人、用心治學。
聚焦格局視野,著力樹立廣大教師“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廣大教師只有胸懷世界,放眼未來,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寬廣國際視野和深厚家國情懷的人才。吉林大學不斷提升廣大教師的全球視野和博大胸襟,打造了一主五輔的人才引育體系,以“培英工程計劃”為重要抓手,重點支持優(yōu)秀青年人才到國外頂尖大學學習交流合作。以“海(境)外人才懇談會”和“鼎新青年學者論壇”作為海外引才重要渠道,廣泛延攬海內(nèi)外高水平人才。與42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08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引導教師放眼世界、胸懷天下、志存高遠,站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秉持兼容并蓄的理念,學習和吸收各類先進文化知識,反哺培育時代新人。
《中國教育報》2024年06月12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hepoemro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