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校生源主要來自3個村,這3個村的村民委員會,一個給教學樓修建了8個新水池,一個給學校采購了140套新桌凳及籃球架,還有一個幫助學校更換了教學樓所有的門,3個村共同出資幫學校裝了新校門……”近日,河南省沁陽市的“沁教之聲大講堂”第11期校長夜校以“村校聯建,雙融雙創(chuàng)”為主題進行專題交流,沁陽市西向鎮(zhèn)西高小學(以下簡稱“西高小學”)校長郭琳芳參加交流時自豪地說。
什么是“村校聯建,雙融雙創(chuàng)”?
沁陽市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高原介紹:“按照沁陽市委組織部的要求,我們在全市部分農村學校與村莊開展‘村校聯建,雙融雙創(chuàng)’活動。通過村委和學校干部交叉任職,黨建工作融合提升,文化共建,雙向服務,建設具有鄉(xiāng)土特色的農村學校,培養(yǎng)有勞動技能、社會實踐能力、家國情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合格勞動者。”
推動村校聯建,沁陽市重點在“聯”和“融”上下功夫。
沁陽市把村“兩委”成員、學生家長、社會上的熱心人士等一切關心農村教育、樂于提供幫助的人士聯結到一起,讓村“兩委”成員、學生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村、校交叉任職,村黨支部書記擔任學校的名譽校長,學校校長擔任村里的“編外副書記”,在此基礎上開展一系列合作,進而促進“雙創(chuàng)建雙融合,雙促進雙提升”。
西高村黨支部書記張二偉說:“我們村‘兩委’成員時刻做好西高小學的‘后勤部長’,經常進學校門、問學校事、解學校難。村里逢年過節(jié)有什么文化活動,學校也會組織師生積極參與。”
村校聯建,還注重從“根”上聯,從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鄉(xiāng)風良俗中汲取精神養(yǎng)分,幫學校形成具有文化底蘊的辦學風格。學校充分挖掘鄉(xiāng)村嗩吶、戲曲、傳統(tǒng)手工藝等“非遺”文化,形成鄉(xiāng)土校本課程。
學校還利用村里提供的場地建立勞動實踐基地,在“村校聯建,雙融雙創(chuàng)”工作不斷推進過程中,東高村為學校提供了24畝地、西高村為學校提供了6畝地,作為學校的校外勞動實踐基地。學校利用鄉(xiāng)村土地資源發(fā)掘教育資源,傳承鄉(xiāng)土文化,讓學生記住鄉(xiāng)愁、鄉(xiāng)韻。
村校聯建也在服務上互相融合。學校引導學生參與到村里的衛(wèi)生、環(huán)境、敬老等公益事業(yè)中,培植公益精神,厚植家國情懷;村委會在改善村小辦學條件的基礎上,把熱愛公益、熱愛教育的當地知名人士請入學校當“編外教師”,促進“五育”并舉高質量發(fā)展。
以西高小學為例,該校通過開展“尋找村寶”活動,邀請退休教師、有才藝的村民等擔任編外輔導教師。在西高小學附近,有一位騎行全國的老人呂旭澤,他收集了許多紅色文化收藏品、紀念品。呂旭澤與沁陽市有關部門協(xié)同,將自己家的三層小樓改造成了“紅色收藏館”供公眾參觀。
鄉(xiāng)村也成為學生們的“大教室”?!拔覀兌ㄆ诮M織學生到村史館、千畝花海等地參觀學習,了解趙寨村的紅色革命史和趙寨村的發(fā)展史,領略村莊美景,發(fā)揚趙寨村艱苦奮斗的精神?!鼻哧柺凶狭赕?zhèn)趙寨小學校長常高亮說。
在沁陽市,一些學校還著力構建“校村聯動教育共同體”。例如,沁陽市實驗中學通過打好“組合拳”,筑牢“?!濉摇弊o苗管護網,共助鄉(xiāng)村教育高質量發(fā)展。該校校長席正陽介紹,每學期初,學校都對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的孩子,以及其他處于各種困境需要幫助的學生進行精準摸排和登記……
沁陽市教體局“村校聯建,雙融雙創(chuàng)”的工作成效也在越來越多的鄉(xiāng)村學校顯現。
“村校聯建,實現了教育資源和鄉(xiāng)村資源的有效整合,不僅能夠提升農村教育質量,也為鄉(xiāng)村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沁陽市正在以創(chuàng)新的姿態(tài)、扎實的行動,深耕‘聯’和‘融’的模式,探索出鄉(xiāng)村教育發(fā)展和鄉(xiāng)村振興的新方式?!备咴f。
《中國教育報》2024年07月30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hepoemro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