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這已經是我第6次補種小苗啦,政教室可要加強教育呀!”學校栽種小樹苗屢被學生拔掉,后勤處教師向筆者訴苦。而政教室教師也一臉無奈:“我們大會小會都加強了教育,也要求班主任加強教育,可效果就是不好?!边@讓筆者聯想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學生常出現如亂扔垃圾、過馬路不走斑馬線、損壞公物等行為且屢教不改。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筆者認為,那是由于面對錯誤時,學校與教師僅僅停留在改錯層面一味地批評與指責。不分青紅皂白的說教容易讓錯誤改正難以長效化,尤為重要的是,一些學校也沒有意識到錯誤也是一種教育資源,錯失了育人良機。學校管理者應加強引導,讓學生在錯誤中獲得寶貴的經驗和教訓,收獲意外的驚喜和成長。
允許學生犯錯,將錯誤作為教育資源與育人契機。學生出現錯誤行為實屬正常,可以說,學生是伴隨著錯誤、在“知錯—認錯—改錯”的過程中不斷成長的。錯誤是學生成長的重要載體,學校管理者不能談錯誤色變,而是要以平常心善待和包容錯誤,允許學生犯錯。面對學生的錯誤,要多鼓勵、少批評,多肯定、少指責,激勵自主探究的勇氣,激發(fā)自我挑戰(zhàn)的精神,為學生構建健康安全的心理場域,創(chuàng)設積極改錯的教育生態(tài)。學校要將錯誤作為提升學生認知水平、道德水準和行為習慣的教育資源,錯誤也有可能蘊含著某種合理、有益的因素,需要學校和教師獨具慧眼,依據錯誤的外在表現積極挖掘,將這些有價值的成分轉化為教育資源,引導學生通過判斷、分析、比較、辨別等思維方式對錯誤予以修正,幫助學生走向正確、有所收獲。
發(fā)揮課程優(yōu)勢,讓改錯更精準、長效。小學生認知水平和辨別是非的能力有限,單憑學校和教師蜻蜓點水、流于形式的批評說教,學生改錯不可能到位,這也正是加強了教育效果卻不好的原因所在。學校可發(fā)揮課程優(yōu)勢,將改錯教育課程化,讓改錯精準發(fā)力、持續(xù)發(fā)力,并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
第一,分學段、按主題,引導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小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正確與否,學校的引導至關重要。依據《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要求,結合學校文化基礎,我們組織骨干教師從學習與課堂、衛(wèi)生與打掃、就餐與節(jié)約、交通與出行等主題,按學生年齡特點,明確各年段學生行為習慣的具體要求,開發(fā)校本課程“沃土娃學規(guī)范”,旨在創(chuàng)設人人守規(guī)矩、講文明的良好教育環(huán)境,立標打樣,導向導行,為學生從小播下行為規(guī)范的種子。第二,針對學生屢教屢犯現象,學校應建立健全精準化改錯機制,運用系統思維,統籌謀劃,將改錯教育融入到相關課程中,以專題教育滲透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錯誤,找尋犯錯的根源,對癥下藥。我校組織各學科教師以學科組為單位,結合課程性質與教學內容,主動認領學生常犯的錯誤,鼓勵教師將其納入到課程教學中。以屢拔小樹苗這一錯誤行為為例,各學科教師發(fā)揮各自學科優(yōu)勢,將拔苗行為有機地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深入開展實踐體驗、分析比較的自我教育和反思活動??茖W課程結合“植物生長條件”的教學內容,利用“沒有土壤小樹苗也可以成活”的課程資源,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植物生長的條件,從生命成長的角度反思拔苗的錯誤性;勞動課程讓學生自己種植小苗,引導學生感受勞動的艱辛,從而更加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道德與法治課從損壞公共財物和破壞校園環(huán)境角度辨別拔苗的對錯……通過與多學科的融合滲透、多視角的分析比較,不僅讓學生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達成精準改錯的目標,還有效聚集起學校教育教學、后勤管理部門和學科教師的智慧與力量,走出了以往德育只局限于政教部門和班主任的教育困局,讓教師人人都是育德工作者落到實處。
家校協同糾錯,從“單打獨斗”到凝聚起教育合力。引領并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是學校和教師的職責,也是家長的責任。一些家長認為這是學校的事,甚至個別家長自身存在的錯誤言行還潛移默化地誤導了孩子。這種只靠學?!皢未颡毝贰钡慕逃J綄⒅苯佑绊懠m錯的效果。學校要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家校協同,目標一致,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形成教育合力。同時加強對家長的全員培訓,引導他們轉變理念,讓他們明白人人都是學生糾錯的責任者。教師與家長的榜樣示范作用也不容小覷,身邊人的表率作用將對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和健康成長產生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
錯誤也是一種教育資源,學校管理者要充分發(fā)揮這一資源的育人功能,引導教師以課程為載體,強化改錯的精準性和長效性,讓錯誤也能開出美麗的花朵,結出正確的果實。
(作者系湖南省株洲市蘆淞區(qū)賀家土小學黨總支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4年11月20日 第0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hepoemro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