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i8233"><dl id="i8233"><big id="i8233"></big></dl></td>

    1. 首頁>檢索頁>當前

      中小學如何有效推進跨學科主題學習

      發(fā)布時間:2025-01-08 作者:夏雪梅 來源:中國教育報

        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學生開展“吟誦經(jīng)典,舞動詩韻”跨學科主題學習。學校供圖

        ■以高質(zhì)量辦學推動教育強國建設

        本期關注:跨學科主題學習

        當“跨學科主題學習”進入到學科中,成為學科課時的“10%”,這意味著在國家課程的話語系統(tǒng)中,跨學科成為學科課程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中小學階段,跨學科主題學習為學生們提供將不同學科知識融合、激發(fā)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培育團隊合作能力的重要契機。

        然而,推進跨學科主題學習并非易事。如缺乏明確的定位與系統(tǒng)的頂層設計,往往會導致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資源浪費和效果不佳。此外,中小學還需要面對如何合理設置學習目標、優(yōu)化課程設計、整合資源等諸多挑戰(zhàn)。

        中小學要明確

        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定位

        當下廣泛探討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應該區(qū)分狹義和廣義,否則會引發(fā)歧義。很多學校并沒有明確地認識到這一點,由此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誤解。

        狹義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在一定程度上特指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指出的“各門課程用不少于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反映在學科的課程標準中,大多數(shù)學科都劃出了特定的內(nèi)容,這其實是本次“雙新”學科課程內(nèi)容創(chuàng)新的一種重要載體。雖然統(tǒng)稱為“跨學科主題學習”,但事實上這里的“主題”是一個泛稱,縱觀各學科、年段的課程標準和教材,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具體形式是非常多樣的,有問題、任務、項目、活動等。2024年以來,諸多學科新教材都通過各種方式將跨學科主題學習納入到教材的邏輯結構中,至此,這一“新課程方案、新課程標準”的內(nèi)容載體真正落實到了“新教材”中。

        廣義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則泛指學校中各種以主題、問題、項目等方式進行的綜合學習。在“雙新”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出現(xiàn)之前,學校中就廣泛存在著這種意義上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比如綜合實踐活動,有些學校是以主題的方式來落實的;比如校本課程,有些學校會將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打通進行主題化的處理。總之,學校往往會根據(jù)自己的育人目標、校情特色構建相應的主題系列,這種類型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內(nèi)容寬泛,形態(tài)多樣,帶有“校本”的特征,一般是在學校的特色課程、校本課程、德育、綜合實踐活動等領域,與課程標準、教材關聯(lián)不大。

        綜上所述,第一種跨學科主題學習基于課程標準,落在學科課程,帶有統(tǒng)一性,是國家意志的體現(xiàn),是必須做的;而學校自己構建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基于學校的校情、生情,帶有特殊性,有靈活性,是學校自身意愿的體現(xiàn),是可以選做的。在“雙新”的視角下,兩者的開發(fā)和實施方式有共性,但也有張力,課時總是有限的,需要學校在有效落實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進行校本創(chuàng)新。

        中小學推進

        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挑戰(zhàn)有哪些

        基于上述探討,在推進本次“雙新”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時,學校首先碰到的沖擊在于,原先習慣于“校本”“特色”的設計思路與當下課標倡導的“標準”“系統(tǒng)”的設計思路存在差異。

        在第一種思路下,學校的推進只涉及少數(shù)教師、“邊緣”時間,做一些體驗活動、考察、研學,或者是研制一些校內(nèi)讀本、手冊,圍繞重點關注的特色如地理文化、航空航天等做一些學習資源。雖然也帶有“跨”的性質(zhì),但其實更多的是“綜合學習”,設計相對比較容易。

        本次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其實代表了一個新的思路。當其進入到課標后,意味著要進入學科,是素養(yǎng)導向,需要深入研讀課標與教材,明確各科必做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是什么,面上要涉及全體教師,落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上,也和以往的多學科任務設計,以活動體驗、搜集和整理資料等不同,帶有非常鮮明的“解決問題、設計項目、形成成果、深化理解”的特點,對各學科的統(tǒng)籌要求更高,需要縱橫考慮與學校的育人目標、已有特色、現(xiàn)有課程資源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各學科之間是否可以整合開展。

        這種全局性的課程實踐不僅考驗校長的課程和教學領導力,還考驗這所學校課程機制以及教師的課程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樣一來,問題就集中在:第一,一些教師群體“跨”的意愿、意識與能力不足。習慣于分學科教學的教師,缺少“跨”的意愿;部分有意愿想要嘗試的教師,可能由于缺少相應的培訓和強有力的支持,對什么是好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實際的課堂樣態(tài)、目標的把握、學生的支持不到位,開展的效果不盡如人意。

        第二,一些學??鐚W科主題學習所需要的課程機制還不夠靈活。目前學校核心運作的課程機制是應對分學科的,相應的資源配置、績效考核、教研安排等也都是為了盡可能保證學科教學的開展和質(zhì)量。即使是學科內(nèi)部的跨學科主題學習,也意味著需要更多、更靈活的教研時間、備課時間,同時還需要其他學科的適度支持,需要較為靈活的課時機制、資源調(diào)配機制等。

        第三,一些學??鐚W科主題學習的評價定位比較模糊。目前學校中的評價主要圍繞學科知識和能力構建,相對比較清晰,而跨學科主題學習不僅涉及學科,還涉及探究過程、團隊協(xié)作、創(chuàng)新思維等跨學科素養(yǎng)方面的評估,這些素養(yǎng)是否需要評、如何評、評完后如何用、如何與現(xiàn)有的學科評價整合,對學校而言都是有待攻克的難題。

        中小學要做好

        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頂層設計

        跨學科主題學習帶來了新的學校發(fā)展和課程創(chuàng)新的機遇,新課標要求的主題設定和校本的創(chuàng)新實施之間并不矛盾,兩者相輔相成。校長可通過頂層設計與整體規(guī)劃進一步有效地利用10%的課時,在進行學校頂層規(guī)劃時至少需要考慮兩條線:

        第一條線,對“必須做”的跨學科主題學習進行分析。這條線的分析必須基于課程標準。各學科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跨學科主題范疇,系統(tǒng)界定了不同教育階段、學科領域在跨學科主題實踐進程中的核心任務指向、預期學習成果以及精準評價指標體系。學校在開發(fā)跨學科主題學習時,要基于這些課程標準,對各課程標準中所推薦的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目標、主題、任務、項目進行梳理,從而明確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方向,這些是學校將課標所推薦的跨學科主題學習進行校本化處理的基礎。其中,有一些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內(nèi)容已經(jīng)進入了學科教材,對這一類同時在課標和教材上都予以強調(diào)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學校應該優(yōu)先予以落實,對這條線的分析還需要引導每個學科深入思考。

        第二條線,對“已有的”學校育人目標、課程框架、發(fā)展特色、課程資源進行分析。這條線的分析事實上是要作出課程決策,要在何種程度上將跨學科主題學習納入到學校的課程架構中,在何種程度上根據(jù)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內(nèi)容重新調(diào)整、替換學校原來設計的一些跨學科的課程與內(nèi)容。比如,學校如果原來做的是藝術與生活類的跨學科課程,那么在新的藝術、勞動、信息技術類的跨學科主題學習下,是否還是原來的內(nèi)容,與現(xiàn)有的課程標準如何銜接?

        這兩條線的分析要同時進行,相互協(xié)調(diào),通過這兩條線,事實上是進行跨學科主題學習與學校整體發(fā)展之間關系的再明確,至少要澄清以下幾個方面的認識:第一,跨學科主題學習作為學校整體課時中的10%,要厘清與學校育人目標之間的關系。校長要有整體觀,國家提出用學科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育、實踐能力的激發(fā)等是其整體指向,在學校的育人目標中應有所體現(xiàn)。第二,厘清跨學科主題學習與學校整體課程架構之間的關系。哪些適合納入到學校原來的課程主題架構中,哪些適合在學科內(nèi)部做,哪些是對學?,F(xiàn)有的課程主題架構產(chǎn)生了沖擊需要調(diào)整。學校要在明確跨學科主題學習核心目標的基礎上進行校本創(chuàng)新,在素養(yǎng)目標不變的基礎上,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情境是可以變化、豐富、充實、裁剪的,可以選用更適合本校校情、學情的項目、任務。第三,厘清跨學科主題學習與學校學科建設的關系??鐚W科主題學習的開展并不會沖擊學校的學科建設,反而對其有所助力,在解決復雜真實的問題中,更有利于學科建設向整合、前瞻的方向發(fā)展。第四,厘清跨學科主題學習與學校課程制度和資源之間的關系。學校課程制度、資源的調(diào)整需要配合跨學科主題的重點領域,且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同時,跨學科主題學習所帶來的學科交叉領域也會是人工智能、創(chuàng)新技術運用的聚集點,需要結合學校的數(shù)字化轉型一起思考。

        結合這兩條線,我們會發(fā)現(xiàn),雖然跨學科主題學習看上去是10%的內(nèi)容,但給學校的課程創(chuàng)新提供了契機,也給學校的育人方式變革進入到學科中提供了契機??鐚W科主題學習的頂層設計要基于國家課程內(nèi)容進行校本創(chuàng)新,促進學校在教與學、課程資源與管理上的整合探索。

        (作者系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長、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綜合實踐活動專委會委員)

      《中國教育報》2025年01月08日 第0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hepoemro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老熟妇一区二区三区啪啪,国产品精十八禁免费的网站,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九色,91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td id="i8233"><dl id="i8233"><big id="i8233"></big></d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