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兩個孩子都還小的時候,他們很喜歡睡覺時用襁褓。我們當時選了一個叫“奇跡毛毯”的牌子,把寶寶裹起來的步驟非常復雜,大概只有哈里?胡迪尼才能掙脫出來逃之夭夭。因為擔心孩子把大便拉到上面,又沒有其他換洗備用的,我們就一口氣買了9條。
襁褓確實可以讓孩子睡得更好,但問題是你不能一直用下去。當孩子漸漸長大,襁褓裹不住了,你就要另想其他辦法。在新手父母看來這可能根本不算什么,但撤掉襁褓其實很不容易。
我們的大女兒佩內洛普在停止使用襁褓之后,睡眠習慣變得糟糕透了。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她都依賴一個搖搖床,直到今天回想起來我還有點后怕。有些家長告訴我他們在網上能搜到各種來路不明的大號襁褓,有女性網友發(fā)帖說如何給一歲半的孩子制作襁褓。
生二胎的時候你可以糾正之前犯的錯,回首往事,作為一個有經驗的家長,你肯定不會再在第二個孩子身上犯同樣的錯誤。當時我最想糾正的就是換掉襁褓的做法,我這次一定會搞定。
當小兒子芬恩大約四五個月的時候,我做了個計劃:首先,我會像往常一樣把他用襁褓包起來,但是把一個胳膊放到襁褓外面;然后過幾天等他習慣了之后,我再把他另一個胳膊放出來;再把他的腿慢慢放出來;最后我就可以把整個襁褓撤掉了。網上都說這樣做就不會在去除襁褓的時候連帶把寶寶已經養(yǎng)成的好的睡眠習慣也一并丟掉了。
我挑了個撤掉襁褓的日子并告訴了我丈夫杰西。
可是,就在快到這一天的一個炎熱傍晚,停電了,空調不運轉了。芬恩的房間溫度直逼30攝氏度,當時快到他睡覺的時間了,我立刻慌了,如果給他一層層地全部裹上,那估計我兒子就要被烤熟了。
我是否先不讓他睡直到恢復供電?可萬一這種情況要持續(xù)好幾天呢?我是否仍舊給他裹上襁褓,但那樣會熱壞的吧?而且這么做簡直是不負責任?。∥沂欠窬瓦@樣抱著他入睡直到溫度降下來呢?但這樣還是會很熱,而且芬恩在被人抱著的時候通常睡不久。
暫且把原先的計劃拋在一邊,我把兒子放到床上,給他穿上了紙尿褲和連體衣,沒有用襁褓。我一邊冒著汗給他喂奶一邊試圖跟他解釋:“芬恩,對不起,現在太熱了,我們沒法給你裹起來。但是別擔心,你還是可以睡著的,你一定可以的!你現在可以吮手指了呢,是不是很棒呀?”
芬恩給了我一個大大的笑臉,我把他放到嬰兒床里,沒有裹襁褓。就這樣我離開了房間。我準備好迎接最糟的情況了,換作是佩內洛普的話,她肯定會大哭,但是芬恩只是詫異地咕噥了幾聲就睡著了。
一個小時后,恢復供電了,那時芬恩已經睡著了。我問丈夫需不需要現在進去給兒子重新裹起來,杰西說我一定是瘋了,他把所有的“神奇毛毯”都扔到了捐助桶里。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琢磨,如果我去把毯子從捐助桶里掏出來給兒子重新再裹上,那他現在是不是會睡得更糟糕。我當時很想去網上找一些因為用或者沒用襁褓而影響睡眠習慣的文章,但最終因為太熱我沒有去,我們使用襁褓的日子就這樣一去不返了。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能為孩子做出最正確、最好的選擇,但同時我們幾乎不可能知道什么選擇才是最好的。哪怕你已經有了第二個或者第五個孩子,出人意料的事情總是會發(fā)生。這個世界以及我們的孩子時刻都會讓我們措手不及,哪怕是很小的事情我們也很難一下子就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停止使用襁褓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它映射了為人父母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主題,那就是你根本沒有預想中的那樣可以控制很多事情。你也許會問,既然如此,我為什么還要寫這本新手父母指南?我的答案是:即使不受控制,你還是可以做出選擇,而且這些選擇很重要。
我們的問題在于,大環(huán)境很少會把選擇權留給父母,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數據和經濟學能幫上不少忙。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幫助讀者了解和運用正確的信息和方法,通過數據和經濟學原理,來為家庭做出正確的選擇,從而減少早期育兒的壓力。我同時希望這本書可以提供一些基于數據做出的基本指導,來解決初為父母的前3年可能遇到的重要問題。我的個人經歷告訴我,做父母的前3 年是很難的。
我們當中許多人當父母的年紀都比我們的上一代人要晚一些,這意味著我們更加成熟,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萍嫉陌l(fā)達讓我們習慣了在做選擇的時候可以擁有無限多的信息,我們希望育兒的時候也能這樣,但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做的決定太多,可我們掌握的信息又實在有限。
尤其是頭幾年,每天都有各種問題和挑戰(zhàn),當你尋求建議的時候,每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這些人儼然都把自己當專家了。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經歷虛弱的產后狀態(tài),身心疲憊地應對那個不肯好好喝奶、睡覺、停止哭鬧的家庭新成員。
深呼吸,放松一下吧。
有很多大問題:比如該不該母乳喂養(yǎng),該不該睡眠訓練,用哪種方法,寶寶食物過敏了怎么辦。有人說不能給寶寶吃花生,也有人說應該盡早讓寶寶吃花生,到底聽誰的?該不該接種疫苗?什么時候接種呢?也有很多小問題:比如讓寶寶睡在襁褓里是不是個好主意,寶寶是不是應該有個規(guī)范的作息日程。
這些問題不會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就自動消失不見。在吃和睡剛剛開始穩(wěn)定之后,你又得處理孩子鬧脾氣的問題。遇到這種情況究竟該怎么辦?應該管教嗎?怎么管教?驅魔嗎?有時候好像真的就得這樣,你可能需要冷靜一下。該不該讓孩子看電視?網上有人說看電視會把孩子變成連環(huán)殺人狂。要不還是別冒這個險吧,天哪!饒了我吧!
在這些一連串的問題之外,還有我們無盡的擔憂,“我的孩子正常嗎?”當你的孩子還是幾周大的時候,正常的標準包括:孩子是不是尿得足夠多,有沒有哭得太頻繁,體重是否達標;后來就變成了他們睡得怎么樣,有沒有學會翻身,會不會笑;再后來就是他們會不會爬,什么時候能跑,能說話,詞匯量是否豐富。
我們到哪兒去找答案?父母怎么做才是對的?正確的方法存在嗎?你的兒科醫(yī)生也許會幫你,但他們更傾向于關注醫(yī)學層面的問題。我女兒在15個月的時候還不會走路,醫(yī)生告訴我如果再過3個月她還不會走,那我們就需要開始篩查她是否有發(fā)育遲緩的情況。如果發(fā)育遲緩,那就需要早期介入治療,這和發(fā)育速度僅僅是比平均值慢了一點兒是不一樣的。
我們不清楚晚一些達到成長指標會有什么嚴重后果。而且,你不可能隨時隨地都能找到醫(yī)生。凌晨3點,你3周大的寶寶只肯跟你一起睡的時候,你不知道該不該讓寶寶獨自睡覺,你只能去網上搜尋答案。睡眼蒙眬的你一邊抱寶寶一邊上網查該怎么辦,看看臉書上別人怎么說,而一旁是鼾聲震天的丈夫(都是因為這個渾蛋)。
網上充斥著各種觀點,很多來自你信任的人,比如朋友、媽咪博主、了解相關研究的人,但他們的說法都不一樣。有些說你和孩子一起睡很棒,非常自然,只要你不吸煙喝酒就沒有任何危險。他們說那些認為一起睡很危險的人其實是方法沒用對;但是另一方面,官方說法是絕對不可以這么做,你會害死孩子的,和孩子一起睡很不安全,美國兒醫(yī)協(xié)會讓你把孩子擺在你床邊的搖籃里??墒悄菢拥脑?,孩子立該就會醒。
一些不冷靜的評論讓情況更加糟糕。我曾目睹過很多臉書的討論群,把一個簡單的關于如何睡覺的決定演變成了對父母本身的品頭論足。那些人聲稱和孩子一起睡不僅是個糟糕的決定,而且是只有糟糕的父母才能想得出來的爛決定。
面對這些互相矛盾的信息和觀點,你如何才能為自己的孩子、為自己,甚至是這個家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是為人父母的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我是個經濟學家,一個主要研究衛(wèi)生經濟學的教授。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分析數據,找出研究當中的因果關系。然后我會在關注成本和收益的經濟學框架中運用那些數據來思考如何決策,這是我的研究和教學領域。
我也嘗試在教學領域之外運用這些規(guī)則。很幸運我有一個同樣是經濟學家的丈夫,我們懂得彼此在說什么,所以我們可以在同一個規(guī)則框架下一起做決定。我們在家的時候經常運用經濟學安排生活中的事情,做父母也同樣如此。
比如在我還沒當母親的時候,大多數晚上我都會自己做飯,我很喜歡做飯,這是一天結束之后放松的方式。我們的吃飯時間通常比較晚,7點半到8點之間,吃完再收拾一下然后去睡覺。
佩內洛普出生之后,我還是這么安排。但當她慢慢長大可以和我們一起吃飯的時候,事情就亂套了。她必須在6點左右吃晚飯,而我們起碼要5點45才能下班到家,怎么在15分鐘之內把飯做好呢?
下班之后開始做飯是個不可能完成的挑戰(zhàn)。我考慮了其他選擇:我們點外賣,或者做兩頓,一頓簡單快速的給女兒,等她吃完去睡覺了我再做一頓稍微正式的。我還聽說有一種半成品菜,把所有的材料按食譜都給你準備好,你只要煮煮就行了。
那么,你應該怎么做?
如果你想像一個經濟學家那樣考慮問題,你必須拿數據說話。這種情況下,一個重要的判斷標準就是和我自己做飯的開銷相比,這些選項的花銷如何?外賣顯然更貴,給佩內洛普做雞塊和給自己做飯相對來說成本低,訂購半成品菜處于中間:比我自己買菜做飯稍微貴一些,但比外賣便宜。
但這不是衡量的全部標準,因為還要考慮時間成本,或者用經濟學術語來說是機會成本。我早晨要花15到30分鐘準備食物,這個時間我本來可以用來干點別的(比如寫論文,寫我的第一本書),這些時間都是有價值的,我們不能忽略。
如果把這個因素考慮進去,訂購半成品菜就感覺賺到了,甚至點外賣都不失為好的選擇,我的時間成本可以彌補金錢成本的微小差別。做兩頓飯似乎更不劃算,因為那要花掉更多的時間。
這樣判斷也還是不全面,我沒有考慮自己的偏好,也許我像許多人一樣就是喜歡自己做飯。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其他的選擇更劃算,我還是覺得自己做更好,因為我愿意為自己做飯這個選擇買單。
即使訂外賣最節(jié)約時間成本,有些家庭還是非常珍視在家做飯的機會。有些家長希望每天晚上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坐下吃晚飯;有些家長會喜歡做兩頓飯這個選擇,因為這是個很好的休息以及和另一半交流的機會;又或許你喜歡不斷變換方式,主要還是看個人偏好。
經濟學思維不是用來替你做決定的,而是告訴你該如何去做決定。你將學會問自己,究竟有多喜歡做飯才會覺得做飯是正確的選擇。對我來說,盡管可以選擇訂外賣但我不喜歡,我想和女兒一起吃飯。雖然我愛做飯,但又沒那么熱愛,所以最終我選擇了半成品菜,味道蠻不錯的,就是羽衣甘藍放得有點多。
這個家庭小故事似乎跟該不該母乳喂養(yǎng)無關,但從如何做決定這一點上來說,二者的判斷標準沒有區(qū)別。你需要知曉關于母乳喂養(yǎng)的好處的數據,同時你也需要考慮家庭的偏好。
我懷我女兒的時候,就用了這個方法。我當時寫了一本書叫《一個經濟學家的懷孕指南》,書中分析了很多懷孕過程中的規(guī)則以及數據統(tǒng)計事實。佩內洛普出生后,我還繼續(xù)使用這種決策的方式,而且用得更多?,F在的你需要每天應對一個活生生的人,哪怕她還是小寶寶,她也會有自己的想法。你希望你的孩子一直都快樂,但同時你必須為他們做出艱難選擇。
我想到了佩內洛普對嬰兒搖床的依賴,在她不再使用襁褓之后,她就堅持要在搖床里睡覺。這個東西的缺點就是不便于攜帶,我們去哪兒都得帶著,包括那次糟糕的西班牙之行;更糟的是這個搖床可能會把頭睡扁。但是睡不睡搖床不是我們而是她說了算。
當我們決定不再用搖床的那天,她一整天都不肯睡覺,拼命哭鬧,把保姆都弄瘋了。佩內洛普在這一輪贏了,第二天我們還是給她繼續(xù)用搖床,直到她長大到搖床無法再承受她的重量,只能放棄。你也許會說我們妥協(xié)了,但實際上我們只是做了一個把家庭和諧放在第一位的決定,而不是按書上說的,把佩內洛普轉移到適合她月齡的嬰兒床里面。在孩子面前有一些原則是要堅持的,但在一些非原則的事情上,運用我所說的成本-收益分析,可以減少做決定的時候產生的壓力。
說到決定,我想起懷孕的時候發(fā)現,從數據出發(fā)可以讓我變得理性,免于糾結。很多大的決定比如母乳喂養(yǎng)、睡眠訓練、對抗過敏這些問題其實都有研究資料可查,但是有些研究不夠嚴謹深入。比如母乳喂養(yǎng)很難做到,但你會不停地聽說母乳喂養(yǎng)的各種好處。醫(yī)學指南和網絡上的各種發(fā)聲讓母乳喂養(yǎng)變成了必須,再加上來自親朋好友的勸說。但是母乳喂養(yǎng)的那些好處都是真的嗎?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比較母乳喂養(yǎng)的孩子是否比非母乳喂養(yǎng)的孩子更健康更聰明,但值得注意的是母乳喂養(yǎng)并非母親隨意做出的決定,她們其實會很仔細地考慮這個問題。
美國最近的一個數據表明,堅持母乳喂養(yǎng)的女性普遍受教育水平更高,擁有更高的收入。這有可能是因為這些女性得到了更多的支持,比如產假,讓她們有充分條件進行母乳喂養(yǎng);也有可能是因為她們更加堅信母乳喂養(yǎng)有助于養(yǎng)育健康聰明的寶寶。
無論原因是什么,事實擺在那里,這就是確鑿的數據。有關母乳喂養(yǎng)的研究不斷發(fā)現,母乳喂養(yǎng)跟孩子的好成績、肥胖率的降低都息息相關,但這些結果同時又跟母親的教育水平、收入和婚姻狀態(tài)相關。
我們如何知道究竟是母乳喂養(yǎng)還是這些女性自身的差異導致了孩子的區(qū)別呢?那就要看哪些數據起了更關鍵的作用。我運用自己的經濟學思維,主要提取有因果關系的那部分數據來分析。
因果關系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有時候看上去聯系緊密的兩件事,深入追蹤下去會發(fā)現根本無關。比如,吃蛋白棒的人會更健康,但這其實跟蛋白棒無關,只是因為吃蛋白棒的人同時有很多其他健康的生活方式。
這本書里講的方法旨在幫助你找出優(yōu)質有效的數據,比如有些數據證明母乳喂養(yǎng)能夠持續(xù)減少嬰兒腹瀉,但母乳喂養(yǎng)能提升孩子智商的數據則不具有可信度。
關于母乳喂養(yǎng)的數據非常多,可當孩子長大一些之后,可參照的數據就變少了,比如長期看電子屏幕對孩子有什么影響。這確實令人沮喪,但至少你能明白數據領域也有很多的不確定性。
關于準備晚飯的問題,僅僅有數據是不夠的。當看到數據之后,我做了一系列決定,但即使是相同的數據,背后的決定也不盡相同。數據只是我們參考的因素,個人偏好也需要考慮。比如在決定是否母乳喂養(yǎng)的時候,考慮那些好處當然是有幫助的,但同時我們也應該考慮成本和代價。你也許很討厭母乳喂養(yǎng),又或者你需要立刻回去上班并且不習慣泵奶。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會關注母乳喂養(yǎng)的好處而不去關注要付出的代價,可是好處被放大的后果會很嚴重。我們應該同時考慮這些個人偏好,關注孩子之外也應該關注自己。在考慮什么才是適合孩子的養(yǎng)育方式時,無論是做全職父母、送孩子去日托還是請保姆,看數據固然有幫助,但更重要的是考慮什么樣的決定對全家人是最好的。
拿我的例子來說,我當時十分確定我要回去工作,也許我的孩子們更希望我待在家里,但那不是我想要的。我去找了相關的數據,但是最終我的個人意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跀祿易龀隽藳Q定,同時這個決定也是對我最好的。
做決定時考慮自身的需求很難被認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覺得這是為人父母內心最大的糾結。我們都想成為最棒的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做出的決定是最正確的。所以當做出決定之后,我們傾向于認為自己的選擇是完美的。心理學上有個專門的名詞:認知失調理論。如果我已決定不母乳喂養(yǎng),那我就不再去想母乳喂養(yǎng)的任何好處,我會堅定地認為母乳喂養(yǎng)純屬浪費時間;但假如我在兩年時間里每隔3 個小時就泵奶,那我就必須堅信母乳喂養(yǎng)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光明美好的未來。
這是根植于人類內心的欲望,你的選擇對你而言就是對的,但不代表對別人來說也是最好的。為什么呢?因為你不是別人,你的情況和別人不一樣,你的偏好也不一樣,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講就是你們的約束條件不一樣。
當經濟學家討論人們如何做出最優(yōu)選擇的時候,我們通常說的是人們在約束條件下的利益最大化。比如薩莉喜歡蘋果和香蕉,蘋果3 美元,香蕉5 美元。在你問我薩莉應該各買幾個之前,我們假設給薩莉一個預算,這些錢就是她的約束條件,否則她可以買無限多的蘋果和香蕉(經濟學家認為人們是欲求不滿的)。
我們做決定時,也是有約束條件的,錢當然是其中一項,另外還有時間和精力。睡眠是賺不回來的,如果睡少了,你就是在放棄睡眠充足帶來的好處。你在公司泵奶的那部分時間原本可以用來工作??紤]這些因素之后,做出適合你的決定。那些不需要睡很多覺,或者有更多時間去小憩,或者可以一邊工作一邊泵奶的人,也許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為人父母已經很難了,我們就別給自己施加壓力了。
這本書不是告訴你該為孩子做什么決定,而是提供給你一些必要信息和決策框架。數據對于我們來說都是一樣的,但是決定是你一個人做。你也許會發(fā)現,與新手父母要做的許多重大決定(從如何哄寶寶睡覺到允許孩子看電子屏幕的時間)有關的數據令人震驚。有人也許會告訴你讓孩子哭著睡去沒關系,但你還是親眼看到數據的時候會感覺更安心一些。
在我寫《一個經濟學家的懷孕指南》的時候,發(fā)現了很多關于咖啡、酒精、孕前檢查、無痛分娩的數據,個人偏好很重要,但很多時候數據也十分清晰。比如長時間躺在床上休息不是個好主意。和懷孕時期相比,本書里面的數據明確顯示需要避免的情況要少很多,你們全家的偏好是最重要的,但這不代表數據沒幫助,數據一直都很有用,只不過依托數據做出的決定會不一樣,甚至會比孕期的時候更不一樣。
這本書從準媽媽進產房開始講起,第一部分涉及的早期問題大多與醫(yī)學相關,比如割包皮、新生兒篩查測試、嬰兒體重下降。我會分析從醫(yī)院回到家之后,該不該給嬰兒裹襁褓,該不該避免細菌接觸,需不需要過度沉迷于收集新生兒的數據。這一部分同時也會討論產婦如何恢復身體,以及產后抑郁的問題。
第二部分關注的是新手父母在孩子早期需要做的重大決定:是否決定母乳喂養(yǎng)?如果答案為“是”,應該如何操作?疫苗接種、孩子的睡眠姿勢以及睡眠訓練,做全職媽媽還是回去上班?送孩子去日托還是由保姆看護?
第三部分關注的是從嬰兒到幼兒的過渡時期,父母會面臨的一些問題:該不該讓孩子看電子屏幕、如何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該不該對這個時期的孩子進行管教以及其他很多涉及教育方面的內容。我會向你展示孩子什么時候該會走、什么時候該會跑以及什么時候該學會說話的一些數據,也會告訴你這些是否很重要。
最后一部分講的是如何做新手父母。孩子出生之后你們變成了父母,很多事情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在這一部分,我會談到早期育兒過程中產生的壓力對夫妻關系的影響,以及要不要二胎、什么時候要的問題。做父母的會聽到很多來自社會各方的建議,但這些建議背后的原因卻很少有人解釋,我們對這些做法和建議的可信度一無所知。這些原因越不解釋清楚,就越會剝奪人們思考如何做選擇的能力。父母首先要做自己,他們應該有選擇的權利,而不是被這些建議綁架。
寫這本書的目的不是讓新手父母拒絕接受口口相傳的育兒經驗,而是用科學的方法分析那些你聽到的育兒建議,以便幫助你更好地了解和判斷信息的真?zhèn)我约敖ㄗh是否正確合理。當你找到這些建議的真?zhèn)蔚淖C據,并且學會篩選和甄別時,你就可以為自己的家庭做出正確的決定。如果你對自己做出的決定很開心、很滿意,那么你就能擁有快樂和輕松的育兒方式。
希望看完這本書,你能有機會多睡一會兒。
《一個經濟學家的育兒指南》
[美]艾米麗?奧斯特 著
楊曼 譯
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8月出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thepoemroom.com All Rights Reserved.